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音樂作品中的愛
Expressions of Love in Music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蔡振家 
課號
Music3008 
課程識別碼
144 308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2 
備註
A1:文學與藝術領域。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music_lov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與「愛」相關的各種情緒與行為,不僅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各領域學者所關注的議題。在語言學中,「愛」所衍生的諸多隱喻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以音樂再現愛的感受,或許更為深刻,同時也是更為古老的一個現象,值得仔細聆賞與探索。
本課程將以多數大學生所關切的主題:愛,來介紹各種音樂,包括傳統戲曲、流行歌曲、歐洲藝術音樂、音樂劇、電影……等,彰顯各個品類(genre)的特性,思考表演藝術的種種功能。
 

課程目標
增進同學們對於音樂與愛的認識,藉此思考音樂形式與各種情緒之間的關係。此外,同學們在分組報告的準備過程中,可以累積跨領域溝通的經驗,並親身實踐友情與合作。 
課程要求
修課同學請於課前完成每周的閱讀作業與聆聽作業,上課時會抽問。從第二周起,修課同學應在ceiba討論板留言(視同作業),內容必須與課程有關,尤其應針對作業與課堂中所提出的思考題進行申論。
修課同學必須在10/13-10/22於ceiba討論版貼上「分組志願」(必須填四個志願),以作為分組的參考。期末報告將分為15組進行,每組的口頭報告時間為20-25分鐘。組別如下:(01)國語情歌、(02)閩南語情歌、(03)日語情歌、(04)韓語情歌、(05)偶像與粉絲、(06)華語電影配樂、(07)好萊塢電影配樂、(08)寶萊塢電影配樂、(09)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10)音樂劇《歌劇魅影》、(11)西洋流行歌曲:曖昧篇、(12)西洋流行歌曲:熱戀篇、(13)西洋流行歌曲:情傷篇、(14)西洋流行歌曲:回憶與永恆、(15)搖滾樂中的博愛。
期末報告內容應為經典作品的賞析與觀眾研究,並提出3個簡答題作為期末考的題庫。口頭報告的時間為15-18分鐘,書面報告的字數為6000-12000字(新細明體,單行行距,正文size = 11,雙面列印)。口頭報告當天10:20應繳交書面報告紙本與所有相關的電子檔(請燒成一張光碟)。

想要加簽的同學,請選擇以下戲曲的其中一齣撰寫1000字以上的心得報告,於9/17上午9:00之前email給本課程的TA陳容姍(linhoall@gmail.com),加簽名單將於9/18晚上公布於課程網頁,名單上的同學可憑學生證至音樂學研究所辦公室(樂學館101)領取加簽單。
京劇《三個人兒兩盞燈》、歌仔戲《殺豬狀元》、歌仔戲《刺桐花開》、歌仔戲《龍鳳情緣》、歌仔戲《再世情緣》、歌仔戲《河邊春夢》、歌仔戲《大漠胭脂》(以上戲曲的VCD/DVD在總圖多媒體中心可借)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二 14:00~16: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中國梅蘭芳研究學會、梅蘭芳紀念館編(1990)《梅蘭芳藝術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王柏蓁(2007)〈從流行音樂看台灣的愛情價值觀:1998-2007〉,《網路社會學通訊》67。
王國樹(2010)Love Metaphors in Taiwan Mandarin Lyrics since the 90s:A Metaphor
Network Model Approach(概念隱喻網絡研究:以國語流行歌曲之愛情主題為例),臺灣大
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光潛(2008)《談美》。臺北:寫作天下。
吳媺婉(2005)《台灣流行歌曲的修辭藝術1949-2000》,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勝祥(2009)《揭開愛情的面紗》。臺北:菁品文化。
沈從文著,彭小妍編(1995)《沈從文小說選》。臺北:洪範書店。
林幼瑋(2005)《國語流行歌曲中的性愛觀的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軒(2008)《流行音樂副歌擷取與情緒偵測》,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裕敦(2009)《流行音樂之主副歌判別與其情緒分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
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媛(2006)《音樂劇的九種風情》。臺北:音樂時代。
席慕德(1995)《舒伯特三大連篇歌曲》。臺北:世界文物。
席慕德(1997)《沃爾夫歌曲集「莫里克詩篇」之研究》。臺北:世界文物。
徐頌仁(1992)《音樂演奏的實務探討》。臺北:全音樂譜。
張慧美(2005)〈流行歌曲歌詞修辭舉隅(上)-以譬喻句為例〉,《中國語文》579: 37-46。
張慧美(2005)〈流行歌曲歌詞修辭舉隅(下)-以譬喻句為例〉,《中國語文》580: 50-54。
曹禺(1994)《原野》(三幕劇)。北京 : 人民文學。
陳佳利、林文主編(2007)《蒐藏︰懷舊與流行的百寶箱》。臺北:典藏。
陳紅連(2009)《高職學生愛情觀與情歌類型偏好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容姍(2012)《「主歌-副歌」曲式及聆聽行為研究—以臺灣的國語抒情慢歌為例》。國立臺
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健銘(2002)《國語流行歌曲中的編曲工作》,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陳樹熙(1995)《音樂欣賞》。臺北:三民。
湯顯祖撰,徐朔方、楊笑梅校註(1995),《牡丹亭》。臺北:里仁。
黃毓萍(2008)《大學生選擇音樂作為分手調適之效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顗穎(2003)《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青青(2010)《沃爾夫的歌樂世界:《義大利歌曲集》鋼琴詮釋》。臺北:全音樂譜。
劉洪濤(2009)《沈從文小說與現代主義》。臺北:秀威資訊。
劉虹麟(2005)《以國語流行歌曲進行兩性情意教學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婉俐(2000)《影樂、樂影-電影配樂文錄》。臺北:揚智。
劉曉燕(2006)《台灣流行音樂歌詞中的兩性圖像(2002-200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
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慕羽(2004)《百老匯音樂劇》。臺北:大地。
蔡英俊(1990)《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
蔡振家(2011)《另類閱聽—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蕭蘋、蘇振昇(2001)〈揭開風花雪月的迷霧--解讀臺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世界
(1989-1998)〉,《新聞學研究》70: 167-195。
簡妙如(2001)《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佳珣(2006)《音樂在失戀復原效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蘇振昇(1999)《台灣流行音樂中的愛情價值觀:1989-1998》,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Bourne, J.著,張馨濤譯(2003)《歌劇人物的故事》(Who's Who in Opera : A Guide to
Opera Characters)。臺北:商周出版。
DiGaetani, J. L. 著,潘罡譯(2001)《歌劇的饗宴》(An Invitation to the Opera)。
臺北:萬象。
Dukes, R. L., Bisel, T. M., Borega, K. N., Lobato, E. A., and Owens, M. D.
(2003). Expressions of love, sex, and hurt in popular songs: a content analysis
of all-time greatest hits.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40: 643-650.
Kövecses, Z. (1988). The language of love: The semantics of passion in
conversational English. Lewisburg, Pa.: Buckwell University Press.
Lewis, C. S.著,梁永安譯(2012)《四種愛:友愛.親愛.情愛.大愛》(The Four
Loves)。臺北:立緒。
Parsons, J. (ed.) (2004).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Li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erer, K. R. (2005). Which emotions can be induced by music? What a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how can we measure them? 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 33: 239-251.
Schonberg, H.著,陳琳琳譯(1992)《歌劇・歌曲・華爾滋》。臺北:久大。
Sternberg, R. J., and Weis, K.著,李朝旭譯(2010)《愛情心理學》(The New
Psychology of Love)。北京:世界圖書。
Strongman, K. T.著,游恆山譯(1996)《情緒心理學:情緒理論的透視》(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Theories of Emotion in Perspective)。臺北:五南。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20% 
9-17週的內容,題庫會事先公布。 
2. 
期末分組報告 
25% 
學生將依照音樂興趣被分為15組,每一組應進行口頭報告、繳交6000-12000字書面報告,此項評分將參考「組員互評」的分數(組員互評視同作業,未在2012/12/10至2013/1/6上網填寫者,扣總分二分)。 
3. 
期中考 
20% 
1-8週的內容,以音樂辨識(選擇題)為主。 
4. 
討論版上的貼文 
20% 
基本分為10,根據貼文的數量與品質來加分,每篇貼文的評分(1-10分)會累加至基本分上面,最多累加至100分。評分標準:看完一齣戲曲並詳加分析可得8-10分,針對課程內容提出補充與創見可得4-7分,簡單的上課心得可得1-3分。 
5. 
課堂表現 
15% 
課堂上由老師提問,抽點同學回答。缺席一次扣總分三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課程簡介、古老的情歌 
第2週
9/18  西歐藝術音樂中的愛情(器樂篇) 
第3週
9/25  音樂的情緒特性、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第4週
10/2  抒情慢歌及其聆聽行為 
第5週
10/9  藝術歌曲中的愛情 
第6週
10/16  才子佳人之外:現代川劇《金子》 
第7週
10/23  崑劇〈尼姑下山〉、《牡丹亭•驚夢》 
第8週
10/30  沙文男與番邦女:京劇《四郎探母》 
第9週
11/6  期中考、歌仔戲版《羅密歐與茱麗葉》 
第10週
11/13  吉普賽女郎之愛:《卡門》、《鐘樓怪人》 
第11週
11/20  歌劇《藍鬍子的城堡》與蒐藏行為 
第12週
11/27  出軌與調戲:輕歌劇《蝙蝠》 
第13週
12/4  電影配樂中的愛情表現(來賓:梁啟慧) 
第14週
12/11  學生報告I 
第15週
12/28  學生報告II 
第16週
12/25  學生報告III 
第17週
1/1  國定假日 
第18週
1/8  期末考